“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护理职称考试《基础知识》科目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内容,是构建护理知识体系的基石。结合2025-2026年最新考试动态与高频考点分析,以下从环境管理、生命体征、卧位护理、无菌技术四大核心模块展开解析,助力考生精准把握命题规律。
一、环境管理
1、病室环境标准
普通病室温度维持18℃~22℃,湿度50%~60%。特殊病室需针对性调整:婴儿室、产房、老年患者室温调至22℃~24℃,早产儿室温需24℃~26℃。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湿度过低则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诱发哮喘。例如,梅雨季节需加强通风除湿,冬季空调房需使用加湿器。
2、噪声控制与光管理
白天病区噪声强度应控制在35~40dB,超过60dB可干扰患者休息,长期暴露于90dB以上环境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夜间照明需避免直射患者面部,急诊抢救时采用可调节无影灯,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二、生命体征
1、体温监测与热型判断
(1)正常范围: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2)异常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39.0℃~40.0℃,24小时波动≤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弛张热(体温波动>2℃,最低仍高于正常,见于败血症);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交替,见于疟疾)。
(3)冷热疗禁忌:枕后、耳廓、阴囊禁用冷疗以防冻伤;心前区冷疗可引发心律失常;腹部冷疗导致腹泻;足底冷疗可能诱发冠状动脉收缩。
2、脉搏与血压测量
(1)脉搏短绌:心率>脉率,见于心房颤动患者。测量需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计时1分钟。
(2)血压误差控制:袖带过宽导致血压值偏低,袖带过紧使测量值偏低;肱动脉高于心脏水平时血压值偏低,反之偏高。
三、卧位护理
1、常用卧位分类
(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患者,防止呕吐物误吸;椎管麻醉后6~8小时使用,预防颅内压降低性头痛。
(2)半坐卧位:心肺疾病患者采用此卧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心脏负担;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可减少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3)头低足高位: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或十二指肠引流,妊娠胎膜早破时防止脐带脱垂。
2、翻身与搬运要点
(1)颅脑手术患者:翻身时头部不可剧烈转动,避免引发脑疝。
(2)牵引患者: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需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位,防止牵引移位。
(3)四人搬运法: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患者,平车紧靠床边,甲、乙分别站于床头、床尾托住头颈和双腿,丙、丁抓住帆布兜四角平稳移动。
四、无菌技术
1、无菌物品有效期
(1)无菌包:未污染情况下有效期7天,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
(2)无菌持物钳:干置式每4~8小时更换,浸泡式每周灭菌2次。
(3)无菌溶液:开启后未污染可保存24小时。
2、隔离技术要点
(1)内源性感染防控:重点监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2)外源性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需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