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题
A.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以清秀明丽的中秋佳节之景,渲染了词人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心境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将不能身为男子,却比男儿心还要刚烈的抱负表达得淋漓尽致
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 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和对前途的担忧
D.全词慷慨激昂,悲壮刚健。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第3题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C.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第4题
A.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B.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5题
A.首句破动两个动词写出了花苞绽放,嫩叶拱动的情景
B.上阙以哀景写哀情,词人看到了荔枝枝叶稀疏凋零,引发哀怨
C.下阙看故人强半几句借故友加官进爵,反衬自己一事无成
D.下阙侧重于直接抒发情感,但结尾以景结情,颇为含蓄委婉
第6题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第7题
A.诗歌首联中的绝字写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帝恩断义绝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痛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强烈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用词准确贴切,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8题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朦胧月色,接着诉诸听觉的戍墙铃声相映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颔联实写淡月笼云,虚写狂风暴雨,构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
C.颈联秋声坠叶,月夜飞萤,明确的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
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
第9题
A.首句和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所用的刻画人物手法相同
B.诗歌中间六句,先后描述了驻营、行军、出击的三个场面,写得凝练又具体
C.最后两句通过前后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并与开篇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D.本诗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熔为一炉,脉络清晰,风格遒健
第10题
A.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
B.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
C.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氛
D.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
第11题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罗的浓浓悲伤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